9月24日,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“高质量完成‘十四五’规划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透露,“十四五”时期,面对安全生产新旧风险交织叠加、极端性灾害趋多趋强的严峻挑战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,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、亲自部署,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抢险救灾的大仗硬仗,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。应急管理部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,坚定走好新时代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之路,实现了应急管理的体制之变、机制之变、力量之变、成效之变。
笔者认为,这些成绩的取得,可以用“志坚”“体健”“器强”三个词来形容。“志坚”,坚在护民平安的坚定意志,坚在以防为主的一以贯之;“体健”,健在应急指挥等体系制度的完善提升,健在体制机制的建立健全;“器强”,强在应急救援队伍本领高强,强在风险监测装备效能之强。
收官“十四五”,展望“十五五”。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,立足“防”、抓好“救”、夯实“基”,大力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,奋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。
应急管理“精气神”更足
时代精神引领事业发展。应急管理每天与风险隐患作斗争、不时与灾害事故面对面,具有高负荷、高压力、高风险的特点,没有一股子“精气神”,怎能打硬仗、化危机。
“十四五”时期,为应急人铸魂塑形的重要训词精神,与伟大抗疫精神、伟大抗震精神、伟大抗洪精神等融会贯通。在“伟大精神”的激励引领下,应急人涉险滩、过难关、守长夜、行远路。每一次的化险为夷,都是对应急管理“精气神”的生动诠释,是应急管理最宝贵的无形资产。
精神既来源于实战,也离不开培育。“十四五”时期,经过密集的学习培训,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“‘时时放心不下’的责任感”等精神理念,深深融入应急人的血脉。应急管理的“精气神”更加充盈,应急人干事创业的精神底气更加强劲。
与此同时,“人人讲安全、个个会应急”所蕴含的安居乐业、居安思危等精神价值,日益深入人心。举报身边的安全隐患、上报灾害信息……越来越多的公众积极参与应急管理事业,人民防线日益牢固。
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支撑。“十四五”时期,应急人凭借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的坚定信念和顽强精神,于严峻复杂的安全生产形势和易发多发的自然灾害中“杀出一条血路”。应急管理这股“精气神”,正是应急人应对风险挑战、奋力开创应急管理事业新局面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强大动力源泉。
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健全
“十四五”这五年是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应急管理改革决策部署的五年。应急管理部门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,着力以改革创新推动应急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,加快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。通过机制创新、手段创新、方法创新,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与指导性文件的出台,应急管理“肌体”更加强健、“脏腑”更加强大、“经络”更加通畅,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健全。
体制上,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建设取得了历史性进步,国家应急指挥总部运行效能持续提升,构建起上下贯通、协调联动的应急指挥体系。各级党委政府落实党中央关于应急管理改革决策部署更加主动到位,各级安全生产委员会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统筹协调作用更加凸显,“防”与“救”的界限更加明确,“统”与“分”的衔接更加有力,应急管理机构改革的“化学反应”红利得到显著释放,特别是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。五年来,应急管理部奋力推动形成统一指挥、专常兼备、反应灵敏、上下联动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。
机制上,推进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取得实质性进展。中央安全生产考核巡查制度得到确立,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等风险隐患防控机制建设成效斐然,直达基层责任人的临灾预警“叫应”机制广泛落实,应急预案管理与预案演练普遍加强,应急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。例如,在安全生产领域,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深入实施,带动思路理念、方法手段不断创新,祛除了许多制约安全生产的“顽瘴痼疾”,促进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立健全,增强了企业对重大事故隐患自查自改的内生动力,有力保障了安全发展。
应急救援力量兵强马壮
激流勇进、鏖战山火、跨国救援……“十四五”期间,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的各类救援力量,奋战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。每一次救援实战或综合演练,都展现出我国应急救援力量的“钢筋铁骨”和“制胜利器”。中国特色应急救援力量体系成功构建,应急救援力量和能力建设迈上新台阶。
“十四五”时期,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规模增至近22万人,基本建成6个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,建成113支国家安全生产和18支国家工程救援专业队伍,社会应急力量实现规范发展,基层应急救援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,我国已经成为应急管理与应急救援人力资源大国。队伍的强大,使我国应急救援执行力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为强劲有力。优化力量布局和编成,完善共训共练机制,特别是高质量开展“应急使命”系列实战化演习等,队伍战斗力大幅提升。
应急管理常与灾害风险斗争,需要以机械化、智能化、信息化不断提升应急救援、风险监测水平,补齐人力所不及的短板。“十四五”时期,应急救援装备加快迭代升级,一大批先进适用装备配备至基层,大功率排涝设备、无人机、机器狗、新舟60灭火飞机等,成为应急救援的“撒手锏”。科技赋能应急救援成效显著,应急科技与工程保障水平大幅提升,人工智能辅助决策指挥,“久安”大模型助力应急救援迈向“智胜时代”。安全风险监测方面,国家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平台、全国矿山重大风险监测预警“一张网”等,充分彰显“十四五”时期应急管理信息化水平、本质安全水平的进阶蝶变。
以更加主动的姿态防控风险
承“十四五”硕果,启“十五五”新程。“十四五”时期,应急管理取得诸多新亮点、新成效,人民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不断增强。展望“十五五”,要坚持底线思维、极限思维,以更加主动的姿态防控安全风险。坚持系统观念、守正创新,以更完备的体系全力做好防风险、保安全、促发展各项工作。
总体上,合理确定“十五五”国家应急体系规划目标任务。未来五年,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迈向新高度的全新历史时期,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应再接再厉,继续争取主动、努力先行一步,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上再立新功。根据党和国家的政治要求与人民的切身需要,切实构建高水平安全体系,在风险源头治理、巨灾大难应急能力等关键领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。
具体要在如下方面发力:在提升应急管理“精气神”上追求更高境界,创新性推进应急管理文化与安全文化建设,使“人人讲安全、个个会应急”蔚然成风;建强应急管理体系的“脏腑”与“经络”,坚持党的全面领导,以改革创新推动应急管理体制、机制、法治体系进一步完善,构建全域联动、立体高效的大安全大应急体系,织密织牢全方位立体化公共安全“治理网”;打造战斗力强大的突发事件应对“拳头力量”,全面提升应急保障能力,加大应急救援队伍作战能力建设力度,加大智慧化立体化应急装备配备力度,建设基于现代科技与先进生产力的世界一流应急保障体系。